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睡前消息537期文稿:搬出东京就领钱 日本人还是不生育
2023-01-14 14:33:53 来源: 马前卒

大家好,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欢迎收看第53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资料图片)

从2023年开始,日本政府宣布,加大对搬出东京的补贴力度,每个确认从东京搬到外地补贴的家庭,提供基础财政补助上限300万日元。如果家庭中包含18岁以下的子女,每个子女另外提供100万日元的补助。

督工,日本政府为什么要花钱赶走东京市民呢。

如果没有紧急情况,日本政府不能用户口或者其他行政手段强制限制居住权利,所以只能用经济手段诱导,才能落实人口规划。几年以前,日本政府已经开始补贴居民外迁了,今年是加强了补贴力度。日本政府期待这些人口搬出东京之后,能生出更多的后代,再来支持东京周边的产业。

日本现在的情况是,新生儿剧烈下降,同时人口向都市圈快速集中。2015年开始,整体上日本已经是人口负增长,但各地的年轻人都去东京谋生,东京都人口还继续增长。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观众应该都很熟悉这种人口格局。

分析“东京”人口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说的是“东京都”还是“东京都市圈”。

按照一般的语言共识,“东京都”是东京市的23个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五环以内的面积,或者说上海外环高架里面的面积。过去20年,东京都的人口从1200万增长到了1400万。

而 “东京都市圈”,是东京市和东京周边的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概念类似于中国的长三角核心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比天津市面积略大,比北京市面积小一些。

现在东京都市圈的总人口是3700万人左右,超过日本总人口的30%。可能一半的日本年轻人都在这一带工作。

所以,虽然过去20年日本经济停滞,但是上一波房产泡沫爆炸之后的房价低谷已经被填平了。现在东京的公寓楼平均价格超过8000万日元,比1990年的泡沫 顶峰还要高。

不过,东京商业地产并没有同步复苏。现在东京商铺均价是每平米210万日元,只有泡沫时代顶峰的三分之一。当年银座商业区曾经有1平米70万美金的商铺,现在看起来简直是科幻小说。

东京住宅房产价格超越历史最高点,当然有通货膨胀的因素。2012年安倍晋三上台之后,拼命搞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现在的日元比不了20世纪的日元了。但大趋势还是很清晰的,就是人口会自发向少数发达地区迁移,拉高住宅房价。东京的商铺价格恢复不到20世纪水平的三分之一,说明经济增长停滞。但住宅房价已经回去了,说明就算是经济增长停滞的年代,外来人口还是能用刚需把大城市的房价保住。

这个规律放到中国,还要再叠加上电商因素,商业地产的价格会被打压的更厉害。所以,在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下行周期,如果现行的土地政策没有根本性变化,只有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的住宅能相对保值,商业铺面恐怕大概率要亏掉一半以上,或者更多。至于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不变成负资产就不错了,现在尽快打折卖掉,过几年或许可以用一半的价格买回来。

外来人口进入东京,对其他地方的财政影响很大。因为跑到东京的人,基本都是年富力强的劳动人口,他们到东京之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新创造的财富都只能增加东京的税收。这进一步打击了老龄化的地方社区,东京之外的财政问题越来越严重,依赖于借债和中央政府兜底。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日本政府推出了“故乡税”,规定工薪阶层可以选择自己缴税的目标。就算在东京工作,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税“捐赠”给任何一个地方政府,然后再从大城市获得同等额度的减免。根据日本总务省2021年数据,东京有530.9 亿日元的税收转给其他地方政府,相当于东京所得税的5%。

但这种方法也只是临时救急,因为年轻人在东京结婚定居之后,无非是两个选项,或者不生孩子,或者生一个完全对故乡没有认同感的孩子。所以,只要人搬到东京,尤其是孩子在东京都市圈成长,从长期来看,地方上的社区就会失去缴税人口。所以日本政府想通过财政奖励,鼓励父母带着孩子离开东京,多少能缓解一下地方财政崩溃的压力。

另外,从日本自己的统计数据看,把人送出东京,似乎是可以增加人口增长率的。

根据2020年的统计,东京市是日本出生率最低的地区。日本全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34,每200个年轻人,会留下134个后代。而东京市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13,每200个父母,只留下113个孩子。在东京市之外,东京都地区的琦玉、千叶、神奈川三个县,同样只有1.25到1.28,只比北海道稍微高一点,同样也是倒数几位。

在2021年,日本总人口减少了64万人,创下历史记录,而就算全日本的年轻人都要去东京发展,东京市也保持不了人口平衡,比前一年减少了3.8万人。

所以,无论是为了维持日本的人口基本更替,还是把目标局限于维持东京都市圈的经济,都必须把有生育率的人口送出东京,将来才能生出足够的孩子到东京打工。这是日本政府拿现金鼓励人口外援的长期因素。

另外,人口向东京市单向流动,还会影响日本的政治格局。

日本国会分两个院,其中众议院权力更大一些,而众议院的选区席位分配是根据人口来分配的。如果某个县人口大量外流,议会席位就会下降。比如安倍晋三出身的山口县,本来有4个国会议员选区,因为常住人口减少,被重新划分为3个选区,减少了一个国会席位。

所以,无论是当地稳定当选的政治家族,还是整体求稳定的日本统治集团,都不希望各县人口快速下降,总要做点事情平衡一下。如果今年的补贴吸引不了人口外流,明年这些国会议员可能会批更多的预算。

日本鼓励东京居民外迁的政策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为什么解决不了人口向东京集中的问题呢?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补贴不够,抵偿不了损失现代生活方式的代价。现在上海和鹤岗的房价落差,已经相当于几百万元的补贴了,但我没看到多少钱搬到鹤岗去。

日本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这一代国民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现代教育、便利的交通设施、良好的治安和医疗条件、各种丰富的娱乐产品,当然还有稳定的工作机会。

但这些生活条件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上一代人建设出来的,同时也通过足够的人口消费来平摊运行成本。如果日本总体生育率还不错,只是东京一个地方生不出孩子,那鼓励家庭到东京之外生孩子还有一定效果。现在是整个日本都生不出孩子,从东京迁到其他县,只是从一个生育率洼地,往上走了几米,身边的人口还是越来越少。再加上年轻人去东京打工,搬出东京很难找到足够的人口和自己分摊现代生活成本。

前几年,有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新闻“一个人的车站”。因为旅客下降,日本北海道的一条铁路线路原本准备被废弃,但是车站附近有一名女学生,每天上学下学都需要乘坐这列火车。为了保证她上学的便利,日本铁路局决定继续保留这个车站和这列火车,继续运营了3年。

3年之后,故事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随着女孩高中毕业外出读书,这条线和车站都永久废弃了。更多的类似车站,可能根本讲不出有新闻效果的故事,所以废弃得更快。否则这个车站也不会单独拿出来做新闻。

睡前消息461期,我介绍过日本明石市的基本情况。这是日本提高生育率的样板社区,基本维持了人口平衡。但为了在经济下滑时期维持地方财政,明石市还是削减了一批公交巴士线路,将博物馆、图书馆设施转移给民间私人管理,裁减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市政府工作人员,将居民补助金减少了了20%到50%。至于其他人口绝对下降的社区,情况肯定更坏。

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中国鹤岗市正在出现的问题,零下26度,供暖公司宣布没钱买煤,要停暖气,没人愿意在这种地方定居,抚养自己的下一代。毕竟自己的个人收入再高,只要身边的邻居越来越少,迟早供暖公司是要关门的。

除了基础设施服务之外,基层社区的技术服务水平也很重要。人口下降的社区,很难留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因为这些高水平技术人员不缺工作机会,是最容易搬到大城市定居的人。他们也不愿意在一个单调的小地方消耗青春。

日本NHK新闻报道,在偏远的青森县深浦町,居民开出2200万日元的年薪聘请医生,相当于130万人民币。但过去3年,没有1个医生愿意常驻,来了2名医生试试,最终还是因为家庭原因走了。

130万人民币年薪,在日本也不算低了,一般要主治医师、副院长以上的级别才能拿到。深浦町高薪雇不到普通医生,日本政府也很难通过补贴就把人送出东京。更多的情况是,有人本来就因为特殊原因要远离东京,顺便拿一份政府补贴。

今天的话题分析的都是日本数据,但观众听着日本的新闻,心里想的肯定是中国的未来。日本用补贴做不到的事情,中国恐怕也很难做好。而且中国人均经济水平还远低于日本,拿不出类似水平的补贴。怎样才能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人口下降趋势呢?

城市化带来人口下降,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出现了最剧烈的人口下降,不能用穷、生活压力大做借口,因为很明显是大城市之外的地区更穷,生活压力更大。大城市人口少生孩子,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生活选择,就算不是夫妻搭伴生活,生活质量也不会明显下降。就算不陪伴孩子成长,生活也有很多的乐趣,所以生育失去了基本的驱动力。

二是现代社会培养孩子的投入越来越大,家庭很难通过亲子教育满足一个现代人的成长需求。90%的家长自己已经丧失了做数学题和写作文的能力,但又不得不承担让子女适应21世纪科技时代的任务,所以养孩子成本太高,一个就很累,基本不考虑两个。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方案有很多,但把人推回更落后的社会肯定是错的。中国虽然有户口制度,虽然京津沪几个大城市还公开按照血统分配生活资源,甚至分配政府工作机会,但大多数城市已经是人口自由流动了。中国迟早要对公民讲清楚待遇问题,也要解决生育率问题,既然我们看到日本花钱补贴的例子不好用,就要想想其他办法。

从目前的情况看,年轻人去发达地区的趋势止不住。而就算是房产泡沫爆炸过一次的日本,发达地区的房价也很难压下来。所以,唯一的合理方案,就不是阻止年轻人流动,而是在发达地区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

日本现在的人口地理,并不在于东京都太发达,而在于只有一个东京都保持着经济活力,吸引全国的人口,所以就算经济停滞,住宅房价还是继续上涨,制造了额外的生活压力,也提高了在本地提升公共服务的成本,所以落实真正有效的生育政策的时候,反而拿不出钱了。

除了东京都市圈之外,日本本来还有其他的大型都市圈,比如说我读初中的时候,地理课本介绍,大阪-神户-京都组成的近畿都市圈也很发达。

但现在日本整体产业升级不顺利,在21世纪只能撑起一个东京都市圈。

从统计数据看,近十年来,近畿都市圈的核心都市大阪府的经济增长率很低,在大多数年份还不如日本平均增长率,也没有什么新兴产业发展起来。整体上类似于中国的天津市,实力逐渐配不上自己的历史地位。

所以,东京都坚持到2021年才出现人口下滑;而大阪府,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人口下降问题。

过去沈阳、天津、西安都是区域中心城市,年轻人愿意在本地求发展。现在天津的年轻人读了大学,不是去北京,就是去南方找工作,大阪的年轻人也一样,想找好一点的工作机会,就往东京跑。迫使东京在狭小的地区内堆积基础设施。

这给日本同时制造了两个问题,一方面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用户不足,需要政府补贴才能运营。另一方面,东京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密度太大,不得不修大量的立交,花大价钱加强基础,增加消防设施密度,才能避免这些基础设施相互干扰。这从全社会来看,当然是巨大的浪费,是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而从政府财政来看,这也会耗尽政府的财政,最终拿出来刺激生育的奖金,根本不足以让人搬出去,搬出去也不会多生孩子。

日本人口顶峰出现在10年前,1.26亿;中国的人口顶峰出现在本期节目播出的前后一两个月,14亿,粗略来说,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

如果把东京作为完整都市圈的标准,日本现在有1.5个都市圈,东京加上半个大阪,已经出现了都市圈承载力不足,基础设施成本失控的问题。中国至少要15个类似的都市圈,才能比日本做得更好。

现在中国的情况,大家都看得到,能大量吸纳年轻人受教育人口的都市圈只有两个,长三角和珠三角。就算这两个都市圈的产业链更有活力,每个相当于两个东京,那也只有4个都市圈。北方的京津都市圈连天津都刺激不起来,对周围的拉动效果不好,只能算大半个。其他的成都、西安略微凑一下,中国只有五六个都市圈,平均每个都市圈要应对2.5亿人口,明显比日本的情况更恶劣。未来也必然面临更深的财政危机,更断裂的人口曲线。

所以,仅仅从人口地理来说,中国现在应该做两件事,一方面彻底抛弃在小城市维持繁荣社区的想法,鼓励农村、县城乃至一般地级市的人口向都市圈流动,避免强行维持人口不足的基础设施,耗尽财政。中国的土地上出现几千处建筑废墟,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大多数人维持现代化生活的前提。

另一方面,中国尽量利用最后这一轮人口流动机会,多规划几个都市圈,以及扩展现有都市圈的面积,避免在小范围内做绣花式的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建设资金。至于说阻碍都市圈扩张的封建化障碍,比如说京津沪的户口福利制度,在2023年就该废除,再晚恐怕要激发严重的社会矛盾,破坏中国经济恢复的机会。

总而言之一句话,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度应该和人口匹配,适度布置。如果天天把“一个人的小学”当正面典型,强行在大多数地区维持低密度的基础设施,是浪费维护资金。如果只重视现有都市圈的基础设施,把所有基础设施都挤在一起,是浪费建设资金。只有把人口相对集中到十几个都市圈,我们才能在维护资金和建设资金之间取平衡,省出钱对付更多的问题。

当然,就算前面说的经济地理改革都做完了,人口剧烈下降的趋势恐怕也不会得到根本性改革,因为地理方面的调整不能深入到家庭。我最近准备了一篇长篇演讲,全面论述我的“社会化抚养”思考,争取在春节前播出,希望大家捧场。

537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正常运行,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公众号,欢迎各位关注,我们周日再见!

责任编辑:zN_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