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说说常识:解决消费不足问题要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023-03-18 09:46:19 来源: 吕建凤

消费不足是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的问题。

因为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消费要求,在社会再生产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资源呈绝对稀缺状况。所以从人类不断增长的消费欲望来说,消费必然呈现不足的状态。这是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分析的消费不足现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一种消费不足,就是现在人们往往指责中国居民消费不充分时,从经济发展与资本的利益要求出发,对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的一种表述。

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出发分析的消费不足现象,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表现。从经济发展与资本的利益要求出发,对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现象定义的“消费不足”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的表现。

人类生产活动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人类的消费要求,所以,从人的消费要求出发,定义“消费不足”的概念,是要求通过提高生产力,尽量满足人类的消费要求。这样的定义,是符合伦理要求的。

而现在经济理论界,从经济发展与资本利益要求出发,把相对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需求不足表述为“消费不足”,是要求人类的消费行为满足经济发展与资本利益的要求,很显然,这个“消费不足”的定义,是颠倒了伦理关系的。

不过,这样的“消费不足”现象,确实阻碍了经济发展。而经济是经济社会里,社会再生产的必然形态。因此这样的“消费不足”也就成了经济社会里阻碍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原因,也就阻碍了通过发展生产力,尽量满足人类消费要求的进程。因此也是应该被克服的现象。

也就是说,这个颠倒了伦理关系的“消费不足”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经济不能发展了,经济社会里的社会再生产也就会停滞,人类的消费要求也就不能继续得到满足。

这也证明了,人类的伦理要求,是必须通过服从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得到实现的。那种不顾客观规律要求,只站在伦理道德高地批判社会现象的人,如果不是故意为特殊利益集团说话,就是思想无能。

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决定了的,因为资源短缺而造成人类的消费不足,是绝对的消费不足;

而从经济发展与资本利益要求出发,把相对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表述为“消费不足”,其实说的是相对消费不足。

因为,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一些资源不能实现市场价值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因为没有消费的权力——财富,而不能实现或者不能充分实现对这些没有卖出去的产品的消费。

也就是说,从经济发展与资本利益要求出发定义的消费不足,与从人类消费要求出发,因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而产生的消费不足,是同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

一边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资源无法实现市场价值的相对消费不足;

一边是因为没有消费的权力——财富,从而在资源短缺环境里满足不了消费要求的绝对消费不足。

其实,所谓的“相对消费不足”,就是是建立在绝对消费不足基础上的。

比如空气,就不存在任何的消费不足现象。原因在于它不稀缺。

人类发展社会再生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生产力进步,消灭资源的稀缺性,让一切资源都像阳光空气一样可以无代价获取。那时候就不会有消费不足现象了。

所以要解决消费不足问题,办法只能是通过生产力的进步,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有效扩大。

只有生产力进步了,社会再生产有效扩大了,资源的稀缺现象才会不断缓解,人类的资源短缺环境下的消费不足才会得到改善。当消费资源不再是经济活动的内容的时候,经济意义上的消费不足现象,也就会消失了。

有人要问了,生产力越进步,市场上的资源越充沛,相对消费不足现象不是会越严重吗?

错了,生产力越进步,资源的生产成本就越低,能够消费得起的人就越多;市场有效需求就会越大。相对消费不足现象就会越缓解。

今天西方国家的消费不足现象之所以严重,就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力进步速度缓慢了,生产成本上升了,于是对于他们的产品,市场的有效需求就减少了。而中国的生产力进步速度快,生产成本就可以降低,于是竞争力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扩张能力强,市场有效需求空间大,相对消费不足现象就不很严重。

因此,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要解决消费不足——不管是社会再生产意义上的绝对消费不足,还是经济活动意义上的相对消费不足——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促进生产力进步,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有效扩大。当前西方经济理论中,用人为刺激消费的方法,来解决消费不足问题的主张,是不可行的。

西方经济理论是从西方国家的利益要求出发进行思维的结果。所以他们在批评非西方国家的时候,往往会违背了他们本来的思维逻辑。

比如,经济发展当然应该以资本积累与生产力进步为条件,西方发达国家自己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他们却要求发展中国家人为扩大消费,减少资本积累、延误生产力进步,好继续成为他们的经济殖民地。

从伦理角度分析,因为财富分配不公平而导致穷人没有能力实现必要的消费,才是应该被指责的消费不足现象。并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消费不足,才导致了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危机爆发,与经济社会的最终要消失。

可是由于客观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经济社会阶段,因此,单纯从伦理角度指责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公平,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顺应客观规律要求,努力促进生产力进步,进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有效扩大,实现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让后进国家与相对贫穷阶层的民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控制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而发展中国家将财富中尽可能大的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财富竞争能力,使财富分配尽可能向贫穷国家倾斜,不但有利于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实现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也有利于降低世界市场上的贫富不均,让穷人多一些实现必要消费的能力,从而提高全球的边际消费。

这也是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全球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根本办法。

可是,西方意识系统把经济社会尤其是自己的社会状况,当做了天然合理的社会形态。

这样,就决定了它们无法正确认识社会规律与经济规律,只能一切从自身的眼前利益要求出发,进行思考与宣传。在这样基础上思维的结果,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最终也会因为导致世界经济的崩溃,而对发达国家本身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我希望中国的经济理论学者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不要盲目的跟着西方人的经济理论教条走。比如在指责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上,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结论。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854